1.頭帽與牽引墊下巴矯正裝置。適于早期骨骼型前牙反墊舌簧矯正器,結合使用。遂寧前牙樹脂冠修復對懷孕會有影響嗎?
2.前方牽引矯正裝置。適于合并上頜發(fā)育不足、下頜前突的早期骨骼型前牙反,可在替牙期或恒牙初期使用。
3.功能性矯正器,例如activator或FrankelⅢ型等。適于早期骨骼型前牙反,可在替牙期,特別是替牙晚期使用。
4.Ⅲ類牽引矯正裝置。主要用于調整近中頜間關系,常用于早期骨骼型前牙反墊矯正器,或是固定矯正器,也可以兩者聯(lián)合使用。
5.可摘式上頜的矯正,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與其他整形裝置例如墊下巴等及矯正器例如固定器結合使用。具體裝置及應用,參閱第七章。
6.固定矯正器,包括edgewise方絲弓矯正器和Begg矯正器均可用于矯正前牙反,常常在替牙期或恒牙期使用。使用Begg矯治器時,應進行Ⅲ類牽經(jīng)而不Ⅱ類牽引,牽引力約80g左右。
7.成年人前牙反,則需要進行正畸和外科正畸的聯(lián)合治療。
1.哺乳期間,糾正不良的哺乳姿勢,避免嬰兒下頜過度前伸。
2.保持早失乳牙的間隙,設法維持早失的上乳磨牙間隙尤其重要。拔除滯留牙,特別要及早拔除滯留的下乳磨牙。
3.由于扁桃體慢性炎癥而引起者,應及時治療扁桃體疾患。
4.由于乳尖牙磨耗不足而引起的前牙反干擾,而使下頜自行復位。
5.由于口腔不良習慣引起者,應及早破除不良習慣。
1.不良口腔習慣
(1)不良的哺乳姿勢,如不適當?shù)牡跄唐课鼓?,下頜需向前用力吸吮,可引起前牙反。
本病在乳牙列期和混合牙列期矯治,常常因患兒、家長配合不好而致矯治效果不甚理想,患兒在乳牙全部替換掉至第二大磨牙萌出這一段時期內,即12-16歲左右施行矯治術,也可獲得較好療效,患者在成年以后進行正畸治療、難度大,效果差,一般采取正頜外科手術治療。本病由于致病因素眾多,分型復雜,常常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。由不良的哺乳姿勢、咬上唇或下頜前伸等不良口腔習慣所致的前牙反合,其矯治首選破除不良習慣,患兒、家長的配合治療顯得十分重要。由乳牙滯留或早失、上乳磨牙早失、乳尖牙磨耗不足、上恒切牙先天缺失所致前牙反合,應定期到醫(yī)院檢查,及時矯治。
1.牙源性多由于牙齒萌出或替換過程中的局部障礙所至,常表現(xiàn)為單純的前牙反。反覆蓋較小,磨牙關糸為中性或接近中性關糸。下頜的形態(tài)、大小基本正常,上下頜骨關糸無明顯異常,頦部不前突,顏面部基本正常。下頜可自行后退至前牙對刃關糸。X線頭影測量骨骼無形態(tài)結構異常,矯治容易,預后良好。
2.骨源性多由于遺傳和疾病等因素所致,除了前牙反,并伴有頜骨畸形??杀憩F(xiàn)為下頜角鈍,下頜體長,下頜支短或上頜前部發(fā)育不足。頦部明顯前突,下頜常不能自行后退。顏面多呈凹面形,有時還伴有開頜畸形。其矯治困難,單純的正畸矯治效果不一定好。
這類前牙反又可按機理分為3型:
1適應證
1.1唇側牙齦退縮
1.2唇側牙周袋切除后牙根外露,牙齒無松動
1.3牙體缺損至齦下,為暴露出缺損面齦切量較多
1.4缺牙區(qū)牙槽骨缺損,凹陷
2方法
2.1基牙預備
1、牙源性--常表現(xiàn)為單純的前牙反合,反覆蓋小,磨牙關系為中性或開始近中關系。下頜的形態(tài)、大小基本正常,上下頜骨關系無明顯異常,頦部不前突或顯前突,顏面基本正常。下頜可自行后退至前牙對刃關系。
2、骨源性--前牙反合,反覆蓋大。磨牙為近中錯合;并伴有頜骨畸形,可表現(xiàn)為下頜角鈍,下頜體長,下頜不短,上頜前部發(fā)育不足,頦部明顯前突,下頜常常不能自行后退,顏面多呈凹面形。有時還伴有開合畸形。
3、功能性--下頜過度前伸或前突和前牙反合,但其下頜形態(tài)和大小基本正常,下頜可后退至前牙對合或淺覆合關系。
前牙反合的治療方法:
1.盡可能及早消除病因。
2.早期矯治,可收到良好矯治效果,并可防止畸形向嚴重發(fā)展。
3.針對病因對癥矯治。(編輯3002)